原创 《第二十条》深度解析:赵丽颖角色设定另有深意,张艺谋这招真绝

首页 » 电影 » 正文

原标题:《第二十条》深度解析:赵丽颖角色设定另有深意,张艺谋这招真绝

文/叶秋臣

截至发稿,电影《第二十条》的票房成绩已经突破了21亿,成功追赶上《熊出没·逆转时空》,同时凭借着惊人的后劲儿继续朝着更高的门槛迈进。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票房数据也成功突破了138亿,稳居导演票房亚军的位置,冠军目前是146亿的徐克。

从《一秒钟》和《悬崖之上》,再到《狙击手》和《满江红》,接着又是《坚如磐石》和《第二十条》。

张艺谋近些年确实高产,风格也逐渐有所转变。

甚至,有些人会慢慢忘记了他当初在《英雄》和《十面埋伏》的色彩感,以及《金陵十三钗》的沉重感。

更早的90年代作品中涉及到的讽刺感,则藏得更为隐蔽了。

毕竟,环境变了。

所以,在电影《第二十条》中,我们看到了一出用喜剧壳子包裹的现实题材戏。

如果没有这层皮的伪装,叶秋臣认为它可能很难登上春节档这个欢庆的时期,甚至很难与观众见面。

就目前上映的版本,都能偶尔感觉有部分口型对不上和镜头不连贯的情况存在。

导演试图用轻松的方式去讲沉重的话题,这也是借鉴了当初《坚如磐石》被反复删改才能上映的经验。

外行人看了个热闹,内行人看到了痛点。

只能说姜还是老的辣,张艺谋的头脑灵光和变通能力绝对是与时俱进的高明。

在想清楚这件事后,我就不再感觉《第二十条》里的喜剧元素那么突兀和扎眼了。

虽然春节档的热度渐退,但我出于缘分巧合之下的命中注定(原本电影票是看《热辣滚烫》的,音响出问题转去了这部),所以很想认真写一写这部作品的细节。

下面,叶秋臣就将对这部电影进行深度解析。

涉及海量剧透,请未观影者慎入。

1.关于案件

《第二十条》整部电影里,一共有3个与法律相关的案件。

故事讲述看似比较琐碎,但其实缺一不可。

核心主线是王永强案,他为了给患病女儿交医药费,借刘文经的钱但还不起所以被追债,老婆郝秀萍在过程中受尽欺辱,他们活得毫无尊严。

在害怕刘文经对家人造成更深伤害的前提下,王永强主动发起攻击。

刘文经因此伤重,送医院后不治。

对于王永强案,由于办案人员持不同意见,所以拖了半年也没出结果。

主办案件的吕玲玲认为,刘文经曾经用一把刀对王永强进行过生命威胁,所以后者对前者的行为不能单纯按照过往的案件来办理。

她秉持的观点是,法理之外有人情,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判罚,不能一味遵循过往的类似案件。

王永强在被刘文经长期欺辱的情况下,对方在催债过程中还多次QJ郝秀萍,同时极可能用刀进一步伤害自己的家人,所以吕玲玲认为他的行为并不是单纯的泄愤和报复,而是一种正当防卫。

刘文经的父亲和堂哥是村里的恶霸,想要抓到郝秀萍和女儿并控制她们,同时通过多种行为给办案人员施压。

嘴上美其名曰“就想要个公道”,实际上就是仗势欺人。

吕玲玲因扛罪而被换下,所以主办人变成韩明。

第一条辅线,校园霸凌案。

韩明的儿子韩雨辰,在学校男厕所里发现了霸凌事件,于是见义勇为出手相助,不小心将教导处主任的儿子张科打伤。

为了能够继续在这个具有高升学率的地方读书,且不得罪校内主任,韩明夫妻俩希望儿子去道歉。

韩雨辰认为自己并无过错,拒绝这种颠倒是非黑白的行为。

“这不是去不去的问题,这是对与错的问题”,已经充分展示了他最初的坚定立场。

但韩明夫妻俩秉持着大局为重的想法,一直强迫儿子去道歉。

毕竟法律层面上,动手就是互殴,结论基本是谁伤重谁有理。

对方家长也以撤案为要挟,让韩家尽快表态。

毕竟一个学生留有案底,未来将步步受限。

既然小辈劝不动,只能长辈舍下面子去解决。

李茂娟作为母亲,虽然舍不得父亲离开时留下的铁盖86年茅台(单瓶市价差不多几万块),但为了儿子的前途和未来,还是将此作为认错的诚意,让韩明给张主任送去。

送礼这场戏是很有趣的,韩明蹲在校门口到大半夜才等到人,实在舍不得茅台再加上原则问题,就私自换成了水果。

送礼没奏效,只能找李茂娟亲哥来疏通关系。

李茂全在饭桌上吹下海口绝对能搞定,还暗中收下了韩明没送出去的酒,结果最终也没办成,掉链子了。

家庭经过诸多波折,韩雨辰的心态也受到了影响,在张科去找小混混打自己的时候,他听话了没有还手,甚至后期还主动写了检讨书。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事情越来越棘手。

直接面谈告吹了,只能通过中间人来协调。

韩明夫妻俩辗转找到了陈禾,张主任是他的亲二舅,这样说话和牵线便能更顺畅些。

但巧的是,陈禾同时也是刘文经那边的代表律师。

如此一来,校园霸凌案和王永强案就通过这个角色有效衔接了。

接着就是李茂娟夫妻俩去了张主任的饭局,原本是想道歉,后来越想越没道理,改为直接摊牌。

(这个饭局上的另外一人老秦,或许在最终解决霸凌案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场戏里,有一句话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

在张主任表明无法证明是张科指使,并强迫韩雨辰道歉的时候,李茂娟一看对方就是赖皮到极致,也不隐忍和退让了。

道歉,以后谁还敢见义勇为?

双方在拉扯中,张主任倒地受伤。

李茂娟事后向韩明检讨,说自己应该好好学法律。

韩明是沉默的。

回答藏在了心里。

学,有用吗?

没人敢说出口。

第二条辅线,公交司机案。

张贵生多年前在开公交车时,遇到了流氓骚扰异性事件,他见义勇为出手相助,结果意外将对方砸成重伤。

当时判了他坐牢,三年。

很不服气,一直上访。

韩明为了平息此事,专门找到张贵生,从当年的视频逐个阶段来解释和分析行为的性质。

从见义勇为,然后到互殴,接着就变成了故意伤害。

此时,张贵生与韩雨辰的案件性质也重叠了,都是因见义勇为而产生了预期之外的后果。

明明是阻止流氓的英雄,怎么就变成罪人了?

“光挨打不还手就对了?”

振聋发聩。

如果连出手相助的危急时刻,都要一直掂量着轻重去判断能不能打出大小为4cm的伤,那见义勇为这个行为的代价和成本真的太大了。

但当初的韩明,同样本着大局为重的角度,向张贵生解释着当年判罚的合理性。

“你这种案子全国多少起,都是这么办的”。

接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张贵生能为了自己和女儿的未来,签下不再上访的保证书。

保证书虽然签了,但就像《飞驰人生2》里面说的,事情并没有过去,他们只是接受了。

张贵生的女儿不想父亲一直蒙受冤枉活得憋屈,自己从15岁开始就没有妈妈并持续受到骚扰和侮辱,所以希望能继续去走上访这道寻求正义的路,最后再努力一把。

韩明夫妻俩开着车想追上张贵生,上一秒齐声喊口号还在笑点上,下一秒张贵生就被货车撞S了。

张贵生的女儿一边抱着头盔哭,一边问韩明如果他看到恶人在施暴,是否应该挺身而出?

保证书被染得鲜红,内容也被遮住看不见了。

韩明的心态转变,就是从张贵生离世开始的。

他发现有些规则,是需要小人物们用命来唤醒的。

可张贵生人已经没了,他的正义永远也到不了了。

但其他人还有机会。

所以,韩明才下决心去调查还没出结果的王永强案,于是便和吕玲玲一起,带着郝秀萍去找证据。

这世界上所有的正义,总不能都是缺席和迟到。

2.关于人物

雷佳音饰演的韩明,在电影前段和中段,都属于现实里很接地气的人物。

在乎的只有家人和平稳无波澜的生活,毕竟年少时曾因为冲动而受过社会的磨练和教训。

因为觉得做多错多所以习惯于躺平不作为,主观上会自动屏蔽麻烦的案件怕引火烧身,时刻关注上面的态度和指示并在态度上绝对服从。

在开会时,怕被点名问意见,就假借打电话离席不表态。

他非常懂得,作为一个新人并期待转正,最关键的是不要冒尖,安分守己。

多少你我身边的人,都是各行各业的“韩明”们啊。

张艺谋非常聪明,他知道《第二十条》属于一个普法类的电影,就必须从老百姓最在意的东西出发去拍,才能达到预期中的效果。

主角是普通人,目标是为了家人,连地点都选了小地方。

如果你选一个类似社会精英的人做主角,或者挑了个发达度高一些的大城市,那么观众的代入感不会那么强,对影片内容的理解自然也将大打折扣。

受害人的选择,也必须要花点心思。

赵丽颖这次的角色设定相当绝,其饰演的郝秀萍是一个聋哑人。

既发不了声,甚至根本听不到声。

在郝秀萍的世界里,“声”是不存在的。

“声”不止是声音,还是一种“公平和正义”的表达。

如今多少在底层讨生活的人,都只是不聋不哑的“郝秀萍”罢了。

那么,又为什么要安排他们去借钱来医治女儿的聋哑?

电影给了答案,还有得治。

因为他们不希望下一代也不能“发声”。

重点就是这一代和下一代。

既然有得治,就必须努把力。

“聋哑”的现状,不能再继续。

赵丽颖这个角色设定其实是另有深意,藏得也很深,张艺谋这招可真够绝的。

最初,有人质疑像郝秀萍这样漂亮的女人怎么会嫁给王永强,这男人多窝囊。后来得知她又聋又哑,还生了残疾有病的女儿,就觉得此消彼长相对合理了。

但这样的男人真的窝囊吗?

他为了老婆孩子去借高利贷治病,也愿意主动认罪,只希望能平息如此混乱的局面。

为此,他已经是竭尽全力。

现实里,有多少男人在还没有竭尽全力之前,就已经悄悄撤退了呢?

郝秀萍在面对刘文经长期的侮辱,遭受其将QJ自己当成还债付息等无耻的行为后,她对外界的信任度是极低的,就连丈夫拼尽全力也没能护自己完整的周全。

如果不是女儿还在,她恐怕早就对人世一点也不留恋了。

也就是说,郝秀萍一直以来的生命欲望值都是不高的。

是吕玲玲一直以来的嘘寒问暖,让郝秀萍重燃了对办案人员的信心,相信法律可以解决自家的问题。

然而关键时刻女儿突然失踪,她便很自然地认为是恶霸们将孩子绑架,意图逼迫自己签下与刘文经自愿发生关系的情况说明书。

她只是一个知识水平不高的女性,这样的逻辑链特别正常。

女儿失踪,对办案人员的信任度骤降。

在面对这样前有狼后有虎的局面,郝秀萍毫无退路,只有跳楼才是她彻底的解脱。

否则,不论签字与否她男人都活不了,甚至还会再搭上一条自己孩子的命。

如果跳楼了,人没了,那就是S无对证,也总算一个不再纠缠的既定结局。

而且,跳楼这事儿等于闹出了人命,为什么要抛下女儿做这样的选择?到底遭受了怎样的屈辱?

背后必然是有苦衷的。

追根溯源,就能把王永强案再翻出一个生机来。

谁伤的重,谁有理。

把事情闹大,再扩大影响。

故此,郝秀萍才会说自己死了,她男人才能活。

底层人没有什么筹码,无非就是一条命而已。

现实里的结局,大多数就停在郝秀萍跳楼了。

理论上来说,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生存的几率极小,但电影还是将其拍活了。

后面的内容,都是为了在春节档上映,为了给予大众积极向上的能量才虚构出来的。

整部电影里,叶秋臣印象最深的台词就来自郝秀萍的手语。

你们能保护一时,但日子还长呢。

想想那些校园霸凌案件里不敢站出来的受害人和目击者,想想为什么刘文经他们最初不敢报警。

这句话越往深想,越是令人不寒而栗。

如果没有人罩着刘家,只凭哥哥的荣誉就能横行霸道至此吗?

这里面有事儿,但张艺谋没有拍。

否则,这就是第二部《坚如磐石》了。

高叶饰演的吕玲玲,是一个近乎理想化的主角,完全为了寻找真相而生,现实里基本上找不到,数量极少。

但若不是有一个持久坚持的人挡在那里,《第二十条》的故事就没办法成立,王永强案早早就收尾了。

所以吕玲玲是推进剧情的重要工具人,同时被赋予多重身份,唤醒韩明心里的小火苗。

电影为了平衡这种“不真实”,所以专门安排了一场王骁饰演的田检追求吕玲玲的戏,让这样的刺头也有了存在的合理性,至少在情感上她是被保护的。

吕玲玲被换下之后,韩明接替了她在影片中的位置,后期的男主角基本也朝着理想化的方向去写了。

衔接非常巧妙,心态转化也比较自然,所以过渡得顺畅无违和。

坦白讲,我真的很希望现在的社会上能多一些像安欣和吕玲玲这样具有正义感的办案人员,始终守住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被外面大环境的淤泥所染。

只是这样的正义感,需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实现呢?

3.关于现实

《第二十条》中,有许多非常现实的细节。

电影开篇,就是车队的人来闹事,说不起诉王永强,刘文经拿不到赔偿,所以只能用他们的工资来交医药费。

这事儿先不论真假,至少闹事的理由就很站得住脚,因为人们只会关切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

我不信刘家拿不出钱来发工资,但他们就是要转嫁矛盾,让车队的人去闹事扩大影响,逼迫上面重视刘文经的案件,尽快把王永强送进大牢。

即便办案人员知道他们是在搞事情,可理由听起来正当,就不能不去管。

而且,最后也的确给钱了。

现实里有很多相似情况,明知道是在闹事,但就是因为“理由正当”所以必须去干预。

无形之间,增加了许多的成本。

闹闹闹,你会发现《第二十条》整部电影通篇都在闹。

任何事情,解决的方式只有“闹”。

从头闹到尾,最终闹来了完美的大结局。

此处也是张艺谋很绝的地方,他在用影片的基调去讽刺某些说不出口的东西。

韩明和吕玲玲去康村找证据,结果所有人都闭口不言。还是撞上正在看《满江红》电影雷佳音背诗那段的小卖铺老板,才通过钞能力撬开了牙缝。

那个消费促销送中华(暗指消息)的行为,完全就是一种直白的讽刺,村民们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绝不会去做。

获得了利益,还得掂量一下这个利益是否值得自己“以身犯险”。

校园霸凌案,除了厕所里那场打戏,从头到尾没有见过被害人和目击者出现,甚至韩明夫妻俩都从没想过去找他们来指证。

为什么?

都是人,他们明白孩子们也不敢站出来。

加上老师说的那句话,更是坐实了校园霸凌调查的困难性所在。

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站出来主持正义有什么用呢?

韩雨辰是见义勇为了,可他也因此被各种糟心事缠身。

而且张科爸爸是学校教导处的主任,指认了他的儿子,未来在学校还能顺利毕业吗?

各种绊子,到处都是。

谁敢?

韩家用扑克牌讲述各层关系和利害的时候,虽然是用喜剧的手法,但内容却极度现实。

这一段看得叶秋臣头皮发麻,尽管戏份很短,但我却深深倒吸了一口凉气。

也许有人会说,正义一方会保护他们的。

但还是郝秀萍那句话,虽然保护得了一时,可日子还长着呢。

你就会发现,虽然三个案件看起来毫不相关,但本质上都是互通的。

讽刺的是,校园霸凌案完全找不到录像(在厕所),反倒是李茂娟后续在饭店和张主任吃饭时,监控拍下了她无意将对方撞到在地的片段,因此被拘留。

导演在此也讽刺了一把录像的真实性问题。

有时候虽然眼见为实,但录像里并非是全部的真相。

现在人,拍个视频发到网上,把舆论当公堂的情况太常见了。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既给了普通人一个伸张正义的机会,但也给了一些人造谣生事的土壤。

看来,想要留住“真相”,本身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如果不是在电影里,估计我们看不到解决得如此理想化的校园霸凌案。

关于此案,还有一个现实的细节。

李茂娟的亲哥李茂全,在片子里由于职业原因,所以没把私下撤案这件事办成。

事实上,如果不是在电影里必须宣扬正能量,一般而言送礼加找人这两步操作就能解决他们的困扰,尤其是在小地方。

李茂全这个角色的设定也有点意思。

如果把这个人物从主线里彻底剔除,整体影响也并不大,那为什么还要留着他呢?

是为了凸显各级办案单位之间的冲突,相互推诿不作为的现象。

李茂全刚好认识吕玲玲,刚好也负责辅助王永强案,都是为了给角色更多的存在意义罢了。

网上有人说,看完《第二十条》后的最大感触,是孩子的确为父母的软肋。

否则父母只是自己的话,绝对可以活得更潇洒和肆意。

但为人父母,却能够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感受另一种幸福和快乐,这也是没有下一代的人无法感同身受的。

另外叶秋臣在观影时还有个感触,就是家里有个性格开朗的母亲真的很重要。

你看,韩雨辰就活得开朗又善良,张科在父母离异后就变得心术不正。

张艺谋在此处还狠狠戳了一下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虽然篇幅很小,但也算尽力去贴近现实了。

虽然这是一出“闹剧”,但张艺谋已经把想要传达给观众的内容,都通过这些现实的细节展示出来了。

4.关于主创

有人说,感觉《第二十条》里所有喜剧的部分,都不像张艺谋拍的。

但这或许就是导演的本意,虽然题材沉重,表述方式却一定要像喜剧。

核心是什么,观众自己看。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总有一个是能碰对自己意思的观众。

未来我们再想看到张艺谋早期导演作品的风格,估计是很难了。

环境过于限制,他也只能克制。

不过在一些细节处,还是能感受到这部电影带有浓烈的张艺谋符号,比如片名的设计风格,以及雷佳音最后那段类似《满江红》般的演讲戏。

演员表构成基本就像把《漫长的季节》和《狂飙》捏在一起,完全是种另类的队伍合体团建。

《漫长的季节》队:范伟(王响)、陈明昊(马德胜)、蒋奇明(傅卫军)、刘奕铁(王阳)、史彭元(王北)、杨一威(邢建春)。

《狂飙》队:张译(安欣)、高叶(大嫂陈书婷)、王骁(杨健)、宋家腾(麻子)、阿如那(李宏伟)、王沛禄(疯驴子)。

张艺谋其他电影的演员也参与其中,比如像《坚如磐石》组有于和伟和李乃文,《满江红》组有许静雅和蒋鹏宇。

喜剧人数量也不少,马丽、潘斌龙(本次角色有反差和突破)、乔杉、蒋诗萌、宋木子、许文赫。

除此之外,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面孔,像丁勇岱、杨皓宇、李晓川等。

在宣传上,少不了娱乐圈里的热点人物来造势,本片中就是赵丽颖和时代少年团里的刘耀文。

粉丝基础庞大,能扛起前期一部分票房,再负责把最初的口碑宣传出去。

雷佳音是本片的男主,近些年来他的资源爆炸,影视剧一部接着一部。

他在《第二十条》中负责的笑点部分,有时候比马丽还像一个喜剧人。

像澳洲VS锦州的老家梗,按摩椅体验时自己的头小梗,以及假装脑震荡吃芥末凉皮的梗,都在这个沉重题材的片子里给观众带来了短暂的欢乐。

只是凉皮那里有点刻意,毕竟手里端的那碗看起来就比较绿,怎么会入口前愣是没发现呢?

算了,只是笑点而已,而且效果的确有了。

马丽和雷佳音对戏,风格很像小品,吵嘴时到处都是段子。

电影中安排了很多的三人戏,都是这夫妻俩为主导的,吕玲玲和李茂全只是倾听的工具人。

雷佳音有时候对着马丽,感觉演着演着自己都有点快笑场了,喜剧人真的是天生的。

马丽的出演很有效地调和了这个沉重的题材,在学校换桶装水,初恋叫李逵(联动春晚)等等戏份,能够令人瞬间开怀。

同时,这对夫妻吵架的内容可以完美戳中男女在解决问题时关注重点的不同。

我觉得像韩明这样情绪稳定的丈夫真的很难得,寻常人只觉得他遇事就躲颇为窝囊,但关键大事上人家还真没掉链子。

该说的话会说,该做的事会做,从来没有推诿。

也没有大男子主义,冲着老婆吆五喝六。

只要他在大事上能够拎得清,也就别去计较那些“吕玲玲=王铁军”这种小琐事了。

5.关于结局

《第二十条》有两个结局。

第一个结局,在郝秀萍跳楼就结束了。

没有后面的正义战胜邪恶,没有韩明他们慷慨激昂的演讲,也没有真相大白后的大快人心。

甚至,电影到此戛然而止,效果比目前的伸张正义还要来得震撼。

张艺谋这招很绝。

他想要的东西已经拍出来了,剪辑之后就基本是预期里的内容,只是碍于档期等多重限制,结局多加了一段,都是用字幕来交代的。

换言之,比起那些需要费脑去分析的隐藏结局不同,第一个结局就这样直白地拍给了观众。

第一个结局后,开启第二个完美结局的安排。

郝秀萍跳楼把康村的人都吓到了,所有人一瞬间变得“勇敢”,纷纷说出了真实的供词。

转移刀的证据也有了,人证和物证都顺利寻回。

尽管吕玲玲因证人受伤而调离原位置,但她的理想化标签已经成功转移到了韩明的身上。

韩明作为吕玲玲2.0版,继续推进王永强案。

他俩初恋的设定,除了完成影片里的部分笑点之外,完全是为了说出当年在学校时韩明帮助吕玲玲摆脱流氓困扰,顶着压力不认错的背景而特意安排的。

都说虎父无犬子,韩雨辰和韩明父子俩,骨子里还是像的。

由此,完成了韩明意识里关于公平正义的觉醒。

电影此处开始插入案件的真相回放。

王永强被链子拴住当看门“狗”,刘文经在QJ郝秀萍之后,甚至提出“卖老婆”这种无耻至极的想法。

在长达半年的霸凌之后,王永强终于忍无可忍,拿刀捅了刘文经。

前有10刀,后有16刀,都很浅。

直播的听证会上,底下的人认为,这些行为发生在QJ之后,因此属于泄愤,并非正当防卫。

韩明勇敢地否定了这些观点,并以法理之外的人情为核心,做出了一场振奋人心的演讲。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

老百姓,要的是法律的公平正义。

法律,不应该向不法让步。

同时,提及自己儿子校园霸凌案中见义勇为的事情,我们究竟要把什么样的世界留给孩子们?

于是,他主张王永强案适用于第二十条第一款,正当防卫。

这是拥有了敢于舍弃一切的态度,才敢说出这么一番话啊。

完全是在用个人的情感去挑战法律的权威。

一个案件的判罚,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案件而已。

推翻判例,重塑架构,每一个点都难如登天。

但韩明这段话,其实重点凿得很实。

他说的有老百姓,有弱势群体,有代表着未来的孩子们。

最终,王永强被无罪释放。

可在看完《第二十条》后,叶秋臣一直在思考着众多个“如果”。

如果,刘文经没有被捅S,那王永强女儿的未来会如何?

如果,大领导没有站起来鼓掌,其他人又当如何?

如果,这不是一场直播的听证会,结果又将如何?

如果?

也许,根本没有如果。

文/叶秋臣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rooshz.com/artdetail-76.html
 推荐视频

两个罪人和一头骡子

凯姆·吉甘戴 Chantelle Albers 汉娜·詹姆斯 科德·纽曼 巴克·泰勒 

飞向宇宙巴斯的浩瀚无垠之旅

彼特·道格特 安格斯·麦克莱恩 Galyn Susman 安德鲁·斯坦顿 李·昂克里奇 

地狱犬

伊娃·哈密尔顿 安娜·哈尔 Dana Kippel

血红海岸第一季

让娜·古尔索 尼古拉斯·迪佛休尔 陶菲克·杰拉巴 茂萨·马斯克里 佛洛伦丝·托马辛 

凶宅清洁师

洪永城 傅嘉莉 郑俊弘 李成昌 欧阳伟豪 

婚礼年

萨拉·海蓝德 泰勒·詹姆斯·威廉姆 珍娜·迪万 马特·夏夫利 安娜·坎普 

友情的游戏

贝拉·索恩 佩顿·李斯特

独唱

卡罗利娜·克雷申蒂尼 皮埃拉·迪格利·埃斯波斯蒂 安杰拉·菲诺基亚罗

那一天

宋伟恩 黄隽智 张瀚元 刘韦辰 于子育 

变形金刚超能勇士2

Don Brown 吉姆·拜恩尼斯 加里·切克 伊恩·詹姆斯·科里特 大卫·卡耶 

变形金刚猛兽侠1

Jim Byrnes Gary Chalk Ian James Corlett

卧底跑男

艾里克·巴弗尔 伊丽莎白·霍尔姆 杰西卡·艾莉 克里·梅德斯 纳吉·杰特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